【本期人物】朱萍,历任贵州太阳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党办秘书、销售经理、副总经理、总经理,贵阳天元气体公司党委书记,2015年起担任贵州省气体协会秘书长,2024年中国气体行业杰出女性贡献大奖得主。1993年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至今,从事工业气体行业经营管理工作31年。先后参与西电东送、贵州桥梁、中国天眼等大型项目的建设,为推进贵州省工业气体行业发展,团结和凝聚全省气体会员企业,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得到了贵州省民政厅、贵州省工商联和贵州省气体协会高度认可。
图示:朱萍
正文:
提起贵州省,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,除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外,一定有贵州的中国天眼、西电东送、乌江大桥等等享誉全国,也惠及全省的建设工程。或许有少部分人知道,这些宏大的工程项目,无一例外都有“工业气体”默默参与。工业气体就像血液一样,支撑着工程建设完成,“给予”贵州省这几个大型工程项目“血液”的背后是同一个人的身影——朱萍。
朱萍的人生就像一场接着一场猝不及防的“大反转”,标签只有一个——推进贵州气体行业前行,再前行。她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,却“跨界”工业气体领域就业;又从公司宣传员转岗为销售,从底层业务员,一路走到企业带头人,再到协会秘书长。从业31年,其任职的公司,由她牵头,先后支撑了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顺利竣工;她履职的贵州省工业气体协会领导班子,推进了贵州本土气体企业的凝聚力,促进了贵州省气体企业与国内同行深度交流,加强了工业气体行业的区域协同。
20世纪90 年代后期,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理念逐步被企业和社会接受,大型专业气体供应商逐步涌现,部分企业开始将用气需求外包,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朱萍所在的公司,主营工业气体分装、销售。
参加工作一年后,领导觉得朱萍能说能干,把她转岗为销售。从办公室到郊区野地谈业务,落差极大;不过朱萍欣然接受了组织授予的任务。
比起工作环境的巨大改变,更糟糕的是,朱萍说:“没有老师教。”工厂的人认为大学生有文化应该懂,不用教。
她立马去买相关书籍和化工词典,边学边做笔记。为了尽快填补知识空缺,朱萍走到哪都会多留心,逛街时她甚至能在地摊角落翻到化工相关书籍,下企业时也会特意跟一线师傅请教。
在补足行业知识上,朱萍用了三年的时间,终于从门外汉到内行人。
然而,除了要攻克行业知识不足的挑战,她还得克服跑业务时的艰苦考验。第一次联系业务时,她穿着一双布鞋走遍郊区的工业铺面、工厂,发完了两盒名片,脚也磨出了血泡。
朱萍回忆道:“有些地方非常偏远,班车一天才一趟,甚至很多地方连车都没有,需要徒步抵达。”
更艰苦的是住宿条件,沿途没有住宿的旅店,她们一行人只能向路边苍蝇馆店主的家里借宿。对于彼时的贵州农村,通电已是最大的改善,店主除了提供一张床铺外,其余什么都没有。
那些年朱萍就是这样翻山越岭,一脚深一脚浅的做业务。凭着那种韧性和不服输的精神,她立住了!
21世纪以来,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,国内的工业市场快速发展,我国逐渐成为全球工业气体行业最活跃的市场之一,交通运输、能源与电力、通讯与信息、城市基础设施、水利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项目如雨后春笋。
这些正是朱萍的机会。于是,她时时留心各方消息,经常通过收看新闻联播、地方新闻报道,每天在中央和地方报纸上寻找相关建设项目的消息,分析建设项目进展情况,一旦有相关信息,她立马深入项目现场对接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对接上只是第一步,能签下项目全靠“有心”。朱萍会一直跟进项目走到了哪个流程,“是剪彩了?还是立项了?什么时候进场?又是哪家单位做安装?”,她一趟趟跑、一次次跟项目负责人沟通、跟进......
为了更好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和心理,她还特意自学了心理学,并对国际贸易局势、气体领域上下游产业的情况等等进行深入学习。
有了这些“储备”打底,朱萍清晰地认识到:“找准客户需求,掌握好打开市场的时机,才是签下订单的关键。”朱萍说,这是自己职业生涯前20年做业务阶段的最大收获。
有了实战经验的积累,朱萍的职业生涯势如破竹:先后拿下贵州省西电东送项目从洪家渡水电站、索风营水电站、大花水电站的工业气体业务,以及中国天眼工程、乌江大桥工程等国家级大型工程项目的气体供应。
20多年的努力,朱萍从一名普通的业务人员,一路不断披荆斩棘,蜕变成为内行销冠,并最终成为企业带头人。“职业道路上的师傅在自己的认知里,在平时的积累里。”她说道。
2015年贵州省工业气体协会换届,朱萍成为新一届班子的秘书长,实现了她职业生涯的又一次反转式跨越——从企业带头人,到企业与政府的桥梁;从气体企业的推手,到整个贵州省气体行业的推手。
在贵州省工业气体协会项津会长的带领下,贵州工业气体协会首先开始推行解决民营气体企业的“老大难”问题——工程师职称。
“在气体行业,工程师职称是刚需。”朱萍解释道,当时国有企业可以申评职称,但民营企业处于无人管的状态。朱萍作为秘书长,积极配合项津会长对协会发展的战略规划,将此情况当做“行业问题”向上级部门反映,帮助民营气体企业发声。在协会的发力下,相关部门对民营企业工程师职称问题格外重视,并顺利解决。
朱萍刚履职那会儿,贵州省气体企业经常“内斗”。协会带着企业家们走出贵州,去浙江、江苏和上海等地考察学习。让这些企业家看到“其他企业的规模、经营状态,如何发展”。
当走出去看到更大的天地时,贵州气体企业家们不再甘愿做“井底之蛙”,有了很强的内驱力,并表示愿意报团取暖、和谐发展,并且希望协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,企业会全力配合。
为此,贵州省工业气体协会开始举办行业交流论坛、主题年会、专项培训等等,让企业竞合前行,推进了贵州省整个工业气体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2023年是贵州省工业气体协会成立20周年,贵气协以行业大会的形式,邀请来新疆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、广东、重庆等等10个省、直辖市的工业气体协会秘书长,进行交流学习,将全国的产业力量也协同、联动起来,为促进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合作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。
2024年,朱萍参加工作的第31年,我国工业气体行业的竞争格局,已经从她1993年入行时的“被外资企业把控”,逐渐发展到“拥有话语权”。
放眼全球,目前工业气体全球规模已破万亿。国内工业市场也在快速发展,随着半导体、服务器、AI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新兴应用的推进,电子气体将是工业气体行业新的增长点。
“行业面临产业升级,未来电子特种气体、混合气体将是发展趋势。”朱萍举例道,现阶段外部环境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,将倒逼中国企业自己研发芯片,这一过程中对工业气体的巨大需求,将驱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继续扩大。
“未来20年将会是我国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20年,也将会是电子产业上游配套电子气体的黄金20年。”伴随着机遇,她也有担忧:“对于这一部分内容,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学习,需要基于对市场、国际形势、真实发展情况去摸索。”
朱萍相信:“只要更多有文化、有实力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行业,就能推动行业越来越好的发展。”
回忆30多年的职业路程,朱萍坦言,自己在意气风发的年纪从事气体行业工作,虽然“忍气吞声”、“低声下气”,但从未后悔,这三十来年可谓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,她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感到荣幸和骄傲。
“不论做事还是做人,都要认认真真,还要心怀感恩。”朱萍总结31年职业生涯的感悟以前如此,以后她也会如此。